动态

成员馆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员馆动态 > 正文

在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的四楼,穿书架,过书桌,一直走到最深处,便是南大古籍的安身之所。对于参加传统印刷装帧体验与文化传承课程的大多数同学而言,这种行走恰如一场新奇探险的开端。

这样的探险已非偶然,南京大学图书馆自2018年就开设了书籍装帧与设计课程,尝试将传统技艺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此后又陆续举办了瓦当传拓、活字印刷、藏书票套印、流沙笺制作等体验活动。越来越多的同学走进图书馆的古籍特藏部,将对古意的追摹寄托于一事一物的塑形。本学期开始,图书馆推出南大校级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课程,刷印雕版,汇集朱墨,连缀纸叶,带同学们完整体验传统书籍的诞生历程。

328日下午,本课程第一课——古籍除尘体验正式开始,时文甲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本学期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与安排。

图片

介绍课程内容

    学而致知,行而致远。古籍除尘体验分为知识讲授、教学演示和动手实践三部分。课程助教徐子昭博士为大家讲述了商务印书馆主持者张元济的逸事。张元济对一己之安危泰然相对,却始终有感于求书之难,国学之微,在广泛搜求善本的基础上集成《四部丛刊》影印本。《四部丛刊》收书之全,底本之精,影响之深,均体现出藏书家、出版家们留存经典、延续文明的热忱和执着。

图片

徐子昭博士介绍《四部丛刊》

在教学演示环节,古籍修复师张百慧和陈婧两位老师示范使用软毛刷、面团、海绵擦和清水进行古籍除尘的方法。同学们围在两位老师身旁,专注地观察传统和现代技法的操作流程。

图片

面团除尘

图片

水洗除尘

同学们正式上手后,岁月的尘埃纷纷掉落,书上的字迹逐渐清晰。在劳动的过程中,三位助教徐子昭、胡锦豪和王江鹏就大家手头的书为同学们细致讲解古籍的各种相关知识:鱼尾”“象鼻从陌生的字眼转化为眼前的具象,可以被触碰被翻动;老师翻开《颜氏家训》,解释博士买驴,书券三纸的笑话;还有被戏称为古代版打字员的刻工,使用苏州码子的独特形式刻下一页“404”的字数……厚重的典籍时不时闪现着盎然的意趣,欢快的笑声与毛刷拂过书面的窸窣声此起彼伏。有同学偶然间打开《荀子》,一纸泛黄的笔记悄然飘落。字迹虽已模糊,但仍向它的发现者传递了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讯息。教科书中闪亮的姓名出现在《唐诗纪事》藏书票小小的一角,若星辰四散于九州,彼时的大家学者也曾抚摸过同一册书的书脊,薪火传承,鼓舞着同学们去探索深埋于纸页间的学脉。

图片

同学们在除尘

图片

辨认藏书票上的名字

图片

夹存书中的旧时读书笔记

图片

认真聆听古籍介绍

图片

第一次课程参与者合照

故纸堆里回首往事,老师们提及整理古籍的过程,灰尘和霉菌是日常伴侣,时不时的过敏也是常态,但与此相伴的是从浩瀚书海中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正是一代代护书人的点滴辛劳守护了南京大学丰富的古籍典藏。

拂去历史的尘埃,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古籍,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同学定有不同的感受,期待大家畅所欲言,出谋划策,以便图书馆老师们更好地开启新课程,为大家的古书探索之旅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喜悦。(文字:殳静宜,图片:张子玥,编辑:陈婧,审核:时文甲)

上一篇:“阅无止境 读览星辰”-江苏大学2023年读书节开幕

下一篇:云南省高校图工委一行赴南京大学图书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