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各高校图书馆: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切实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核心职能,适应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省高校图工委制定了《江苏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20251031


                                 江苏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依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推动江苏高校图书馆实现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核心职能,加强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服务水平提升,充分凸显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枢纽作用,助力高标准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聚焦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师生发展需求为核心、以馆藏资源建设为基础、以高素质馆员队伍为保障、以数智技术赋能为手段的原则,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形成目标明确、机制完善、保障有力的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格局。在“十五五”期间打造一批现代化、高品质线上线下文献资源相结合、实体与虚拟服务相融通、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相促进的智慧化高校图书馆,显著提升江苏高校图书馆在全国的示范性和影响力。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强化思想引领。主动融入“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彰显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完善文献资源结构体系。丰富党的理论文献资源建设,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建设先进文化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效开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阅读推广、资源服务、空间重组等实践。

2.助推校内外协同育人。加强与校内各学院、各学科、各类教学科研团队乃至各部门的深度合作,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定制个性化的育人方案。鼓励图书馆与教学管理部门联合开发数智素养类课程,嵌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拓展校外合作资源,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探索服务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新路径,在服务大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创新促进中小学生成长功能。

3.营造良好人文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建设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为师生营造便捷、高效的阅读学习空间与环境。通过优化馆舍环境、打造主题文化空间、开设专题书架等方式,展现高校深厚人文底蕴。组织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漂流、旧书新知等读书活动。深化全民阅读和书香校园建设,营造优良文化氛围,将图书馆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二)完善江苏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1.优化馆藏资源组织方式。落实纸质及数字化图书管理要求,进一步优化资产登记、预算管理、图书流通、文献阅览和用户检索等基本职能。探索开放、关联与语义化的资源组织方式,融合关联数据、语义出版、科学数据管理等,优化文献资源整合、查找与链接。完善或建立文献资源分级保障及绩效评估制度,确保用户获取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建立文献资源使用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报告制度,引导文献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用户知识服务精准度。

2.推动资源共享和新技术应用。融入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升级知识发现平台,进一步发挥江苏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JALIS)数字图书馆功能,引导使用“云书房”“智盟卡”等在线共享平台。通过数字技术重构资源形态,依托现代数智技术,推动各类图书馆之间资源的协同与整合,实现文献资源跨学科、跨校、跨区域共建。建立区域资源协同建设联盟,制定跨校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办法。

3.持续优化特藏资源建设。馆藏资源建设应体现权威性、珍贵性、独特性、地域性等特征,重视在特定领域打造具有一定规模且体系较为完整的文献资源,服务所在学校、国家级乃至全球性特色学科或特色研究领域建设发展。围绕文化大省、经济强省等地方特色领域,联合地方文旅部门、科研机构共建专题资源库。作为全国或省级古籍保护重点单位的高校图书馆,要严格落实古籍分级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古籍书库的标准化建设,加强古籍修复与活化工作,逐步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古籍数字资源库,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使高校古籍得到全面保护。加强特色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加工、服务的合规性审查机制,确保特藏资源的安全利用与有序传承。

(三)推动江苏高校图书馆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1.创新建设图书馆馆舍环境。适应个性化、协作性、泛在性学习方式变革新要求,加强图书馆空间重构与智慧化改造,创新打造新科技体验区、大先生文化展示、创新创造等各类型空间,逐步塑造集学习、交流、阅读、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服务空间。整合各类教学、科研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融合实体空间与虚拟平台,协同打造未来学习中心。深化与学校各部门、社会机构的知识服务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推动图书馆成为服务知识传播、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2.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按照开放、便捷、高效的要求,优化校园文献资源服务网,打造提供数据存储、传输、处理等系统和设备于一体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院系大楼、重要实验室、教学楼、宿舍区等区域设置微型图书馆服务点或流动图书站,部署自助借还机、电子资源查询机等基础设施,完善知识服务体系建设,为师生借阅书籍、查阅文献提供“身边图书馆”服务。

3.开展高质量教学科研服务。根据用户学术兴趣、需求和文献资源利用行为,提供相关度高、有价值的学科信息,并通过用户反馈和系统优化,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文献资源推荐服务。逐步建立基于文献资源的学校、学科、学者发展评估体系,全面服务高校人才引进、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在教学服务方面,开发匹配高校课程的资源智能生成系统;在科研服务方面,建立“学科馆员+数据分析师”的服务团队,为科研项目提供从选题分析、文献计量到数据清洗的全流程支持。

(四)健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管理制度

1.优化高校图书馆机构及职能。明确高校图书馆在数智化转型、学科深度服务中的核心职能。建立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图书馆建设发展规划,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学校整体发展要求,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将图书馆打造成为所在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2.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积极落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相关要求,构建“章程统领、制度保障、流程规范”的三级管理制度体系。高校要支持图书馆在学科发展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事项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馆长负责制。图书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细则,完善对馆员的分级、分类培养制度,稳定专业馆员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提升各类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学科馆员的“数智能力”。推动图书馆管理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制度建设与道德规范相结合,图书馆精神与行为准则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氛围。

3.加强馆际交流协作。充分发挥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专家组织作用,接受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促进全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事业整体化建设。重点加强对全省高校图书情报事业的咨询、研究、协调和业务指导,在文献资源建设、用户知识服务、馆员队伍建设、信息技术共享、图书馆管理创新等方面提供研究、评估和决策等咨询服务。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联合服务质量。拓展与国家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国家级机构的合作,参与国家层面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定期组织馆际业务技能竞赛、学术论坛、创新案例遴选等活动,注重总结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文献资源共享、阅读推广、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服务创新经验并全省推广。

三、组织保障

各高校需建立健全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制度,完善校内多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将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高校要严格确保图书文献资源建设经费在学校总经费中的占比不降低,建立与图书馆发展相匹配的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同时优化经费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图书馆需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提升重点平台系统的安全防护等级。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演练,确保知识信息传播、数据资源存储和网络服务运行的全过程安全可控。









下一篇:关于征集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十五五”规划的通知